摔跤吧爸爸故事原型事件,摔跤吧爸爸女儿原型,摔跤吧爸爸吉塔原型

青青/2017-07-08 08:39/ 分类:大陆

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了,当许多人深深感动于电影,为那个获得冠军的印度女孩吉塔鼓掌甚至落泪时,却很少有人关注国内的摔跤运动员。辽宁女将揭秘摔跤吧爸爸原型。

近日,本报记者探访辽宁女子摔跤队,发现现实中的摔跤运动更具正能量。

孙亚楠和周凤都做出过电影中的5分动作

走进辽宁队女子摔跤馆,可以看到摔跤鞋有序地靠墙摆放着,队员见到教练会鞠躬打招呼,通过种种细节不难看出,这是一支非常讲礼仪、有规矩的队伍。

50多名运动员、一名主教练、三名教练员、多名男陪练,加上体能训练师、工作人员,摔跤馆内很是热闹,辽宁女子摔跤队的主教练路海在场地中间看着队员们的训练,不时比划着给队员做示范。

气温很高,在垫子上摔上几个回合,队员们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一次次竭尽全力后喘息,一次次摔倒后爬起,身体摔在垫子上发出的声响,都让人心跳加速。

队员们在训练中

近日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也是队里热议的话题。

62岁的王树桐是路海的教练,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师爷”。从20岁开始学摔跤,退役后做教练,退休后又被返聘回辽宁队执教,王树桐说自己和摔跤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外界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度一直很低,没想到却因为一部电影让这么多人关注摔跤这项运动。

路海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部印度拍摄的摔跤题材的电影,竟然引发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个影片好啊,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摔跤,总觉得摔跤队员粗鲁、你看看我这些姑娘们都非常懂礼貌、重礼仪。”

当记者向路海求证影片结尾的5分动作在比赛中是否能出现时,他给出了肯定答案,“虽然5分动作在比赛中是很难做出来的,但是我们队里的孙亚楠、周凤都曾经在比赛中做出过这样的动作。”

影片里训练得那么辛苦,真实吗?听到这个问题,路海笑了,“真实,现实中的训练比电影里更苦。”

关亚静的妹妹看完电影后 很心疼自己练摔跤的姐姐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的泪点和笑点都很多,队员们看的时候能引发共鸣,亲情、梦想、荣誉……在运动员的脑海里反复浮现,跟着影片中的人物一起流泪,看女主角的比赛也会特别紧张。

23岁的杨彬曾经在2012年韧带断裂,顽强的她只用了六个月就复出参赛了,所以影片刚刚开始,看着两个小女孩晨跑的画面时,她就已经忍不住流泪了。

24岁的关亚静来自阜新,前几天妹妹给她发了微信,“其实这之前家里人也并不了解我们的训练是什么样的,妹妹看完电影后觉得我真的很不容易,挺心疼我的。”

老将张凤柳最初练摔跤时,家里并不支持,“父母总觉得女孩不适合练摔跤,经常打电话让我回家,但是我那个时候已经喜欢上摔跤了,后来也终于说服了父母。”

孙亚楠曾经被撞歪了鼻子,很多队员都是“摔跤耳”,大家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伤病,伤病是让大家觉得最“苦”的地方……

“摔跤耳”是很多摔跤运动员的标志

可是,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劳累、伤病,让大家认真说一句关于摔跤的话时,姑娘们说的都是“感谢”。

就像电影中,父亲马哈维亚说,“光打造身体,你是成不了一个摔跤选手的。摔跤是一种融入血液的东西。”而对于辽宁女子摔跤队的这些姑娘来说,她们骨子里充满了对摔跤的热爱。

“摔跤让我尝到了酸甜苦辣,觉得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来,让我学会做人,所以我还真的挺感谢摔跤的”,周凤的一席话,引得姑娘们纷纷点头。

“如果你拿了银牌,人们迟早都会忘了你,但如果你拿了金牌,你就是榜样,而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榜样的”,这是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虽然竞技体育不是唯金牌论,可是在每一个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心里,金牌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是为之努力的动力。

个子小小的孙亚楠原本是凤城市鸡冠山镇的一个普通小姑娘,学习一直不错,练摔跤之后也属于队里很有思想的运动员。

“可能最开始就是想拿省冠军,拿了省冠军之后就想拿全国冠军,然后想拿世界冠军”,孙亚楠说,目标就是随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去设定,每天都要坚持、要去突破极限,就像电影里说的,“金牌选手不会从天而降,你必须用热爱、刻苦和投入来浇灌他们。”

电影中,父亲马哈维亚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为国争光,而在辽宁女子摔跤的队员心里,同样怀揣着这样的梦想。

“一开始练柔道想的就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要对得起教练的付出,要为自己争气,可是后来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参赛的时候,真的是有那种想要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孙亚楠说,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在辽宁女子摔跤队 主教练路海扮演父亲角色

辽宁女子摔跤队成立于2002年,路海被任命为教练。

当时,女子摔跤在国内还是很冷门的项目,建队之初,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摸索着去做,路海经常自己开着车,四处去选材,“最初十多个队员,有练田径的、柔道的,还有什么运动基础都没有的,很多家长也不接受这样一个陌生的项目,选材还是很难的。”

影片中,父亲马哈维亚最开始给女儿训练的垫子是用被子拼成的,而辽宁女子摔跤队在刚开始的半年时间里用的也不是专用的摔跤垫子,而是一块柔道的垫子,要比摔跤的垫子硬。但好在辽宁体育局给了很多支持,当时女子柔道队以及主帅刘永福,就给了女摔很多帮助。

就这样,路海带着队员们摸爬滚打,2005年,王娇拿到了全运会冠军。

从2008年王娇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到2016年孙亚楠和张凤柳在里约奥运会摘铜,现在,女子摔跤队已成为辽宁体育的一个优势项目。

辽宁女子摔跤队是一支优秀的运动队,也像是一个大家庭,主教练路海扮演的就是这个大家庭里的父亲角色。在队员的心中,他是严厉的,他不喜欢当面表扬队员,但是和别人说起队员时,却充满自豪。

“现在训练条件好了,队里都是各自分工,但建队之初分工哪有现在这么细啊,技术、体能、思想教育、生活管理甚至还得帮着做饭,都是教练的事”,路海说。

影片中,父亲剪去了女儿的长发,路海说,前些年带队员的时候,他也是不允许队员留长发的,“以前绝对不允许,摔跤都是一瞬间的事,稍稍挡一下眼睛就耽误事,训练也怕压到头发,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也改变了,留长发也可以,自己扎好不耽误训练、比赛就行。”

路海的妻子吴淑丽也是一名体育人,被队员们称为“师娘”,她同样为这支队伍倾注了很多心血。“我们师娘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有时候过节了我们还会一起去教练家里”“她做的饭很有妈妈的味道”“有时候她晚上也会来队里,谁心情不好,她会开导我们”……队员们说到师娘,话语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人物

王娇:练得最难时比吉塔还惨

沈阳姑娘王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如今已经身为人母的她,身份是辽宁女子摔跤队的领队。

王娇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后有很多感慨。影片中吉塔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父亲打电话,那一幕让王娇觉得特别感动,因为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电话的另一端是教练路海,“那种感觉是非常揪心的,我最开始到国家队的时候,路教练还没有被调入国家队,练得不好的时候,就曾经哭着给教练打电话。”

“有很多地方能够勾起我的回忆,但是哭的地方不多,因为可能我都经历过了吧”,王娇笑着说,感觉自己练得最难的时候,比吉塔还要惨,压力太大了,但是又觉得自己比吉塔幸运,因为女子摔跤在我们国家没有受到那么多的阻碍,自己又遇到了好教练。

主教练路海在指导队员训练

影片结尾父亲马哈维亚对女儿说“你是我的骄傲”这一幕是让王娇印象最深刻的,“原来我比赛的时候,不管表现好坏,教练都不会当面说我,也不会夸我,但是2005年全运会我拿了冠军下场后,跟他握手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表现不错’,我印象特别深刻。”

王娇说,她和路教练其实性格很像,她不愿意把自己遭受的痛苦说给教练,而教练也不会说为她付出了多少,两个人就像影片中的父女一样,不会说那种触碰泪点的感人的话。

330*360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330*360
托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