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将军,“常败将军”姜维的另一面人生
在诸葛亮过劳死后,蜀国后期能挑起整个国家大梁的大概也就只剩姜维了。之所以说他有两把刷子,是因为他有着“当年勇”:曾与赵云大战几十回合却不分胜负,在投降蜀国前智商甚至盖过了诸葛亮,用计谋袭击了诸葛亮的老窝。但是,他却因为诸葛亮的主角光环效应,又因九次攻打曹魏两国而被-虐,最后成了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常败将军”。那么,姜维真的有这么菜吗?三国时期,“常败将军”姜维的另一面人生。
姜维刚出道打仗时便被-虐了,因此成了诸葛亮的座上宾,好吃好喝伺候着,又成为了诸葛亮的徒弟,好东西好智慧学着,甚至有望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前途是一片光明。加上诸葛亮的忽悠的本领,姜维变得更积极卖命了。为继承诸葛亮的思想,姜维九伐中原,伐一次败一次,败一次再伐一次,导致了魏国越来越强,蜀国越来越弱,这更像是一个误国将军。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姜维不顾性命去以卵击石呢?
姜维挑大梁的时候,诸葛亮的坟头草已经一丈高了。而姜维从33岁,一直到52岁,19年时间的行兵打仗生涯,他已经经历太多战斗了。但是姜维还是一个不忘初心的纯粹的军人,他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冒,因为他心思不在这上面,更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在政治上,他和诸葛亮比是小巫见大巫,他的注意力是在北伐中原上。然而,无数历史证明,一个不懂政治、只会打仗的将军,一般是没有“好下场”的,政治和军事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会惹来杀身之祸。为了躲避黄皓这样的小人,姜维的儿童式的政治思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他对朝政不管不问,自然惹得朝廷不悦,自己在军事和打仗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姜维军事上的失败,其实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是有很大关系的。他这一点永远比不上诸葛亮,也因此,姜维成了三国最备受争议的人物。
但是姜维不会管这么多,他纯粹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战斗着,即使手中只有不足万人的士兵,他依旧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地对抗远比自己强大的魏国,而且多次战斗他都是主动出击,从来没有因此怯懦过。直到死,他才停止了自己攻克中原的梦想。至少,在勇敢、从一而终的纯粹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佩服、尊敬这位“常败将军”。试问,古往今来,包括你我身边的人,有多少人能够矢志不渝地、不忘初心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呢?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