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太爷真实收入有多少,古代县官俸禄揭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明朝时候先童生考秀才,再秀才考举人,中了举人其实已经能当官了,到吏部登记下,然后坐等官员致仕或者挂了,没人顶替的情况下,就从很多举人中挑选去当官的,也就是说举人是候补的,当不当的到还不知道。所以一般中了举人以后就去考进士,考中以后就是贡生,然后再去殿试,也就是皇帝面试,皇帝钦点一甲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了,二甲就是进士出身,三甲就是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其实就能等着当官了。如果你有幸当上官员,那么将来不愁吃穿了,那么古代县太爷真实收入有多少呢?揭秘古代县太爷一年的真实收入是多少。
古代的县官收入称之为俸禄,俸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工资加福利待遇。魏晋南北朝时代,县令的的俸禄是按月发放的,每月发放米150斗,钱二千五。一斗米为8公斤,150斗就是1200公斤,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个月吃40公斤的米有是极限了,1200公斤的米拥有很多的剩余,如果再将结余换成余钱零花,则小日子便过得有点滋润。由此可以推断,陶县令一天的工资,不仅可供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生活费用,还有八十三文现钱,这等收入水平应该算是很高并且令人眼红的了。
清朝的县令,他们的俸禄是以货币的行驶发放的,清朝一个县令的年俸禄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如果俸米折成银子,那么一年的俸禄也就60两。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想在的200元人民币,两那么就1.2万元,不过清朝县令还有一个额外收入, 叫做养廉银,7品县令的养廉银达到400到2000两,是正常工资的几十倍。不过这些只是基本工资,因为一个县令掌管一个县的税收,府库,司法,监察和征兵等事物,如果开小差的话,那么中间的油水可就多了,到这里你应该想到古人那么喜欢当官了把,并且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今。
明清时代要获得一个县令的职位并不容易。当县令比较便捷的途径是考上进士,但进士三年一考,每次有幸考上的不过三百人光景,平均下来,每年考上的不过一百人左右。全国那么多读书人,竞争这么点名额可见多么不容易,有些人考白了头发才考上,比如乾隆时代的著名诗人沈德潜就是这样。能考上毕竟还算是幸运的,有的人则考一辈子都没有考上。如果不是进士出身,那么当县令也要中过举人或在国子监读过书,再从基层干起,有了成绩才有机会升县令。海瑞就是这样,考了两次进士没考上,先在福建当了好几年县学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后来才有机会到浙江淳安当县令。由此可见,获得一个县令的职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