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不杀袁绍,三国时董卓放弃洛阳后袁绍联军为什么不进攻长安
三国时,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退守长安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阳津,董卓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锐卒从小平津过津北,破之,死者略尽。只有孙坚收合散卒,连战连捷,先后击败胡轸、吕布,杀进洛阳宣阳城门,分兵出函谷关,至新安、黾池,与东中郎将董越、中郎将段煨对峙。三国时董卓放弃洛阳后,袁绍联军为什么因为这个人不进攻长安。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董卓兵强,袁绍等莫敢先进,曹操引兵西进,据成皋,到荥阳汴水,遇董卓部将徐荣,曹操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兵败遁去。徐荣认为酸枣轻易不能克,亦引兵还;曹操则去了扬州募兵。
这时候有一个人,让局势顿时改变,这个人就是名将朱儁。
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担任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被皇甫嵩上表推功,进封西乡侯,迁任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南阳黄巾。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
朱儁拒绝董卓,弃官奔荆州,就是因为自己有想法,而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很有实现的可能,以徐州刺史陶谦为首,一批地方势力组成联军来援助朱儁。分别是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
朱儁奔荆州后,董卓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儁联军还洛阳,杨懿败走。朱儁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董卓;陶谦乃上书,建议朱儁行车骑将军事。董卓闻之,使其将李傕、郭汜等数万人屯河南拒朱儁。朱儁逆击,为傕、汜所破,朱儁自知不敌,留关下不敢复前。
这支联军无论在朝野的影响力,还是实力上都不弱于袁绍,朱儁的威望更是袁绍不能相比,所以在军事上依旧是董卓和袁绍对垒,在政治上,袁绍回旋的空间越来越小。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此刻袁绍攻击长安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败则身亡,胜也摘不到想要的果实,只能滞留不前,另想他招。
一场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军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潼关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