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双谷/2017-07-28 15:45/ 分类:大陆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千百年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著名谚语,它将徐庶“以仁孝为先和以信义为重”的品格,简洁明快地展现出来,使人们每次读来,都不免发出敬佩和感伤之叹。《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同?徐庶在曹营做官没?。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他的出生年月因史书无载而无法考证,但依据史籍记载其活动情况来看,他大概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少年时代的徐福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东汉灵帝中平末年(188年),徐庶的一位朋友因与当地一位恶霸结怨被害得家破人亡,无奈之际,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接受朋友的请求后,以白色垩(音è)泥涂抹面孔,只身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仗势欺人、为害一方的恶徒。不想却被闻讯赶来的官差捉住,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相和自己的姓名。官府也无可奈何,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经过这件事,徐庶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他认识到靠个人武力是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的,所以他毅然决定弃武从文,进入学馆学习。由于学习勤奋,天资聪颖,他学习进步很快。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和好友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这里,他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并成为好朋友。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在荆州客居期间,刘表曾经多次聘请徐庶等人岀仕相助,但徐庶并不看好刘表,因此坚辞不就。后来,徐庶经过观察和多方了解,发现寄居在刘表手下的刘备是一个胸怀大志,有才略的人,便寻机到新野拜见了刘备,并成为刘备手下重要军师,帮刘备打了多次胜仗,深得刘备信任,盛赞其有王佐之才。但徐庶却很谦虚,极力谦让,称自己的才学远远无法同诸葛亮相比,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后经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出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但徐庶的母亲却不幸被曹军掳获,曹操还派人伪造徐庶母亲的书信,要徐庶去许都。徐庶无奈含泪辞别了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眷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他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以上基本都是出自《三国志》《魏略》等记载,观《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会发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虽与正史有出入,但其“至孝侍母,力荐诸葛”等事迹,史籍中的确也有详尽记载。仔细对比二者也可以看到,史上徐庶与小说中的徐庶至少有以下六点不同:一是徐庶的本名徐福被作者误作成“单福”。《三国演义》说徐庶本名单福,据分析,这可能是作者罗贯中误解了史料,史载“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此中的“单家子”并不是姓单家的儿子,而是独生子(或出身寒微)的意思。徐庶为避祸只是将本名“徐福”改成了徐庶,并未改姓。二是“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情节是虚构的。诸葛亮出山发生在公元208年,徐庶离开刘备去曹营救母亲也发生在208年,但诸葛亮出山在前,徐庶侍母归曹却在后。三是徐庶的母亲并不是被曹操骗到许都,而是被掳到许都。《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四是徐庶侍母归曹后,史书并没有记载徐庶母亲自杀之事。五是关于徐庶在赤壁之战识破庞统计策之说,在史书中也未见记载。六是赤壁开战之际,庞统建议徐庶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的说法,史书中也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与史实有哪六点不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除了把徐庶的本名搞错之外,其余和史书的不同点,都是小说作者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了合理的再加工,它有助于为读者展现一位“血肉丰满、品性鲜明”的徐庶形象。也正因为《三国演义》作者的这种再创造效果,才使徐庶“仁孝和信义”的高大形象家喻户晓,口口相传。(文∕讲史论教)

330*360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330*360
托普网